第49章 夕惕朝乾
關燈
小
中
大
皇帝在沈吟,看弘時低頭在下方肩背緊緊繃著,混不似一旁一副任打任挨的老五,便知他還在糾結。畢竟是親生的,還是提點一句:“你八叔還說了什麽?”
弘時一個激靈,下意識回道:“八叔手抖無力握筆,只能口稱辜負皇恩不能親寫折子,請兒臣代為轉奏。”十四叔與皇父之間恩怨太深,他不敢提。
蠢貨!蠢才!自作聰明!皇帝幾乎忍不住當場將老八最後請托的話覆述出來給傻兒子聽一聽,難道他以為政敵魁首府中他還沒一兩個眼線?明火執仗敢欺君,日後是不是打算造反了?
目光掃過一邊面露懵懂的五兒子,皇帝一腔怒火只能生生咽下:這也是個長了心眼兒的,看得倒是清楚,可惜也撇清太急太快,終其一生怕是難逃‘荒唐’兒子,難堪大任。只是在他面前卻不能拆穿老三,福惠太小,且是年家血脈,真打壓了老三,碩果僅存的四兒子可就暴露諸人眼前了。
昔日廢太子聚攏群臣釀出的禍端,決不能再上演一次。
皇帝意興闌珊揮退兩個兒子,失落從生。他兒子委實太少,聰明的更是不多。原本還存著效仿聖祖推出老八做筏子為二哥保駕護航,由著弘時在前朝蹦跶亂竄,模糊朝臣視線,如今看來,這種想法簡直就是侮辱老八。偏偏還不能明著打罵,皇帝心頭不免對著先帝晚年欲殺親子而不能的種種無奈感同身受。
聖祖的煩惱是兒子太多,長大了一個個都是窮兇極惡的狼,疑心誰都盼著他早日殯天取而代之,而他自己的煩惱歸根究底還是兒子太少。不過眼下二十七個月的孝期將滿,今年該有場大選,後宮也該充實一番。可惜能合心意的女人太少,等著她們生出兒子也不知是不是可堪造就的。
想著子嗣不免心思又轉到老八頭上,將他驅離圓明園也是當真不想見他。後宮那起子養不活皇子皇女的女人如今他連面目也不記得了。可這一次失子不同,他再一次重新審視,老八不是宮妃,絕無甘心雌伏為他生子的可能。
他們從未真正心意相通過。
這一次老八或許當真無意,但即便是他先行知曉,只怕結局並不會有所不同。
皇帝早已不年輕,連日枯坐批閱奏折宣政議政,風寒熱癥好得極慢,思慮過重又添心火上炎之癥,嘴角口舌也生了瘡,喝茶亦覺疼痛,十數日不過居然也瘦了一大圈兒。
皇帝站起身來步出澹寧居,眺望四下來春意微露的綠色麥田,可惜這賞心悅色始終揮不去心頭諸多無端頭緒煩憂。這園子圖紙布局雖是依著他心意而建,但修葺之人卻是心頭大患,剛剛入駐不到兩個月,皇帝連著王爺接二連三病倒,實在算不得祥瑞之兆,早已將初見農田意趣時的驚艷沖淡,寥寥幾無。
人年紀大了坐得久了難免腰背酸痛難當,皇帝自覺前幾年在聖祖眼皮子低下不問政事一心作書時也是一坐便是一整日,手抄經書筆耕不撮,夜裏照樣能與門人議事,或是留宿後院亦游刃有餘。如今這個心思卻是淡了,有時去後宮坐坐,看著姹紫嫣紅各有春秋的女人,也提不起勁頭,多說兩句也會嫌她們目光短淺、只知討好逗趣。
這群女人在他眼裏,約莫也只有生育皇嗣一個用處。可惜烏喇那拉氏把持後院多年,這群女人怕是早生不出來。還有年氏……
皇帝努力將不識擡舉的年羹堯剔出在外,單看年氏也算合意,可惜四次生育掏空了身子,何況生福沛那次難產……皇帝忽然駐足在一叢低窪麥苗前不動,怔怔發呆。
老八亦不小了,本就是個破敗身子,侍寢與挺屍無異,好不容易懷了第三胎卻流掉了。他雖不谙婦人之病,但亦知曉小產一事上身勝過足月生產。三次落胎,足以令後宮妃嬪終其一生再無子嗣。
劉聲芳說的法子,其中七分都是推脫之詞他心知肚明。但男子懷胎本就聞所未聞,莫說三分機會,縱使萬一的機緣,他也還是想要一試。
時至今日,皇帝早已不去思考為何如此執著想讓老八替他產下皇嗣,他只想要這樣一個結果——他在老八身上下了多少的苦功,斷然沒有半途而廢之理。
可是老八到底與他並非心靈相通之人,如今皇帝已經明白縱使他再多努力,老八一個‘不經心’就能全盤否定推倒重來。這也許就是最後一次機會,逝之難追,需得做下萬全打算,讓老八再無一絲僥幸。
澹寧居四圍田畦盎然整齊,一方一方將麥田圍在方寸之間,遠看起來正向一龕一龕的小格子,將一籠綠色關合在四圍土墻之中。方方正正,規規矩矩,一派乾坤盡在掌握之象。
……
皇帝不能下定決心,處置老八動靜太大,牽連甚廣,須得一個萬全借口方好。年羹堯尚未伏法,由得他在養養身子也好。
借口與時機,到來的比皇帝預想得更早。
二月剛過完,三月初,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天現百年罕見之祥瑞之象。
皇帝銳意改革,自雍正元年起力排眾議,推行數項新政,屢屢受挫被讀書人攻擊。雖攤丁入畝法頒下,但農桑不必貿易買賣,一時成效不顯,朝臣議論紛紛。如今孝期剛畢,天降祥瑞,加之去年青海大捷,真是實實在在的好兆頭,皇帝一時大悅,好幾天都領著大臣逛園子踏青游玩。
難得皇上展露天顏,群臣也投其所好,極盡所能討巧奉承。皇上在政務上不許人拍馬迎奉多說一個字,但遇著祥瑞卻準予暢所欲言,甚是貼心。
在潮水般的道賀折子中,遠在西北的年大將軍也順承天意洋洋灑灑揮毫成章,一道聲情並茂的折子一蹴而就,連夜遞入紫禁城。
臥病在榻的怡親王這一夜卻端坐書房,不曾歇息,面前攤開的正是年大將軍頌揚皇帝夙興夜寐,勵精圖治的道賀折子。看過一輪怡親王嘴角勾起陰冷笑容,乍看之下居然神似身在圓明園的那一位,若是胤禩在場定然要讚一句:“果真是親兄弟,敏太妃未曾出墻。”
怡親王自言輕笑,年羹堯心被養得太大了,忘了如今早已不是任憑他選皇子輔佐的時下。皇上登基,乾綱獨斷,豈會容得下連道賀折子也字跡潦草的二心權臣?不管是隆科多、年羹堯還是八哥,四哥你都留下太多餘地,讓人心存僥幸。皇考孝期已滿,以血祭天,以人為基,我大清方能千秋萬代。四哥下不了決心,弟弟來幫你一把。
提筆,謄寫賀表。
昔日聖祖嚴訓教導終有用處,年羹堯的字體他雖沒下過苦功,但臨摹卻毫無障礙,不過寫廢三章折子便得了成稿。他自小心謹慎慣了,也深知皇帝對年氏以到極力隱忍之機,不必在大處做下文章,只單單將“朝乾夕惕”打亂順序,謄寫為“夕惕朝乾”。
寫完之後怡親王在書房枯坐天明,又嫌這一番細微末節的改動尚不足以招至殺機。因為前番彈劾年羹堯的事情皇帝已經懷疑自己,此番若不能一擊成功怕生變故,於是取出年前刻意尋得的年羹堯手書“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卷軸與賀表一同放好,命人原路送交圓明園。
單只一項或許分量略顯不足,兩樣賀禮相輔相成,年羹堯必遭皇帝雷霆之怒。這還要感激四哥平素對他酷愛重金收羅書法古書的小嗜好聽之任之。
苦思謀算當真傷神,不過一個晚上籌謀怡親王已覺心力不濟。順勢躺下等著圓明園那邊遣太醫來彰顯皇帝恩寵,心中卻想著,八哥比他還大,日日面對喜怒無常的帝王,居然還沒心血熬幹死透,可是九哥功勞?十哥被圈他動不了手,九哥那邊卻全是動手餘地——九哥一死,八哥準活不了。
怡親王反覆糾結該不該對哥哥們動手,一直到天明也毫無睡意,只覺頭頂劇痛難耐。八哥死了雖有三哥在前頂著尚能分擔四哥多疑怒火,但以三哥就能耍耍嘴皮子功夫,遇事躲得比兔子快。到時候自自己一人獨領風騷……他被關十二年,還想多過幾年好日子。
更何況剛剛算計了年羹堯,也的確不好再下手。
怡親王因為想多活幾年不被打壓的日子,選擇了放任哥哥繼續養病安神,不往他身上潑臟水。遠在圓明園的皇帝不約而同做了同樣的事情,因為他隔日收到年大將軍遞上的雙重‘賀表’,一腔憤怒終於找到發洩的出口。
皇帝怒斥年羹堯自恃己功,於聖躬不敬,爾在青海所立戰功,亦在朕許與不許之間。接著皇帝出手,大肆更換四川和陜西的官員。不想消息剛出,留言隱隱綽綽又起,說皇帝登基不滿三年即誅殺從龍功臣,怕是心中有鬼,要滅口殺人了。
這個流言同雍正元年留傳出來的‘四阿哥參湯入侍,老皇帝命歸黃泉’一段委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若編排成天橋下面的評書段子還能分作上中下回來講,正對了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胃口。更有人將先前早已偃旗息鼓的‘太後不待見親子’一案拿出來翻炒,有聲有色說那是因為太後慧眼如炬,一朝識破逆子弒父罪孽,不肯受封,不過一年便被親子毒殺。
皇家辛秘在光天化日之下變做談資,這是皇帝最害怕亦是最痛恨的事情。
只是這一次胤禛並未在澹寧居內暴跳如雷,他此刻無比冷靜地站在三月春光下的西洋樓遠瀛觀南端的觀水法前,看著池中錦鯉暢游,神情陰冷。
京中風雨,到底是誰做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弘時一個激靈,下意識回道:“八叔手抖無力握筆,只能口稱辜負皇恩不能親寫折子,請兒臣代為轉奏。”十四叔與皇父之間恩怨太深,他不敢提。
蠢貨!蠢才!自作聰明!皇帝幾乎忍不住當場將老八最後請托的話覆述出來給傻兒子聽一聽,難道他以為政敵魁首府中他還沒一兩個眼線?明火執仗敢欺君,日後是不是打算造反了?
目光掃過一邊面露懵懂的五兒子,皇帝一腔怒火只能生生咽下:這也是個長了心眼兒的,看得倒是清楚,可惜也撇清太急太快,終其一生怕是難逃‘荒唐’兒子,難堪大任。只是在他面前卻不能拆穿老三,福惠太小,且是年家血脈,真打壓了老三,碩果僅存的四兒子可就暴露諸人眼前了。
昔日廢太子聚攏群臣釀出的禍端,決不能再上演一次。
皇帝意興闌珊揮退兩個兒子,失落從生。他兒子委實太少,聰明的更是不多。原本還存著效仿聖祖推出老八做筏子為二哥保駕護航,由著弘時在前朝蹦跶亂竄,模糊朝臣視線,如今看來,這種想法簡直就是侮辱老八。偏偏還不能明著打罵,皇帝心頭不免對著先帝晚年欲殺親子而不能的種種無奈感同身受。
聖祖的煩惱是兒子太多,長大了一個個都是窮兇極惡的狼,疑心誰都盼著他早日殯天取而代之,而他自己的煩惱歸根究底還是兒子太少。不過眼下二十七個月的孝期將滿,今年該有場大選,後宮也該充實一番。可惜能合心意的女人太少,等著她們生出兒子也不知是不是可堪造就的。
想著子嗣不免心思又轉到老八頭上,將他驅離圓明園也是當真不想見他。後宮那起子養不活皇子皇女的女人如今他連面目也不記得了。可這一次失子不同,他再一次重新審視,老八不是宮妃,絕無甘心雌伏為他生子的可能。
他們從未真正心意相通過。
這一次老八或許當真無意,但即便是他先行知曉,只怕結局並不會有所不同。
皇帝早已不年輕,連日枯坐批閱奏折宣政議政,風寒熱癥好得極慢,思慮過重又添心火上炎之癥,嘴角口舌也生了瘡,喝茶亦覺疼痛,十數日不過居然也瘦了一大圈兒。
皇帝站起身來步出澹寧居,眺望四下來春意微露的綠色麥田,可惜這賞心悅色始終揮不去心頭諸多無端頭緒煩憂。這園子圖紙布局雖是依著他心意而建,但修葺之人卻是心頭大患,剛剛入駐不到兩個月,皇帝連著王爺接二連三病倒,實在算不得祥瑞之兆,早已將初見農田意趣時的驚艷沖淡,寥寥幾無。
人年紀大了坐得久了難免腰背酸痛難當,皇帝自覺前幾年在聖祖眼皮子低下不問政事一心作書時也是一坐便是一整日,手抄經書筆耕不撮,夜裏照樣能與門人議事,或是留宿後院亦游刃有餘。如今這個心思卻是淡了,有時去後宮坐坐,看著姹紫嫣紅各有春秋的女人,也提不起勁頭,多說兩句也會嫌她們目光短淺、只知討好逗趣。
這群女人在他眼裏,約莫也只有生育皇嗣一個用處。可惜烏喇那拉氏把持後院多年,這群女人怕是早生不出來。還有年氏……
皇帝努力將不識擡舉的年羹堯剔出在外,單看年氏也算合意,可惜四次生育掏空了身子,何況生福沛那次難產……皇帝忽然駐足在一叢低窪麥苗前不動,怔怔發呆。
老八亦不小了,本就是個破敗身子,侍寢與挺屍無異,好不容易懷了第三胎卻流掉了。他雖不谙婦人之病,但亦知曉小產一事上身勝過足月生產。三次落胎,足以令後宮妃嬪終其一生再無子嗣。
劉聲芳說的法子,其中七分都是推脫之詞他心知肚明。但男子懷胎本就聞所未聞,莫說三分機會,縱使萬一的機緣,他也還是想要一試。
時至今日,皇帝早已不去思考為何如此執著想讓老八替他產下皇嗣,他只想要這樣一個結果——他在老八身上下了多少的苦功,斷然沒有半途而廢之理。
可是老八到底與他並非心靈相通之人,如今皇帝已經明白縱使他再多努力,老八一個‘不經心’就能全盤否定推倒重來。這也許就是最後一次機會,逝之難追,需得做下萬全打算,讓老八再無一絲僥幸。
澹寧居四圍田畦盎然整齊,一方一方將麥田圍在方寸之間,遠看起來正向一龕一龕的小格子,將一籠綠色關合在四圍土墻之中。方方正正,規規矩矩,一派乾坤盡在掌握之象。
……
皇帝不能下定決心,處置老八動靜太大,牽連甚廣,須得一個萬全借口方好。年羹堯尚未伏法,由得他在養養身子也好。
借口與時機,到來的比皇帝預想得更早。
二月剛過完,三月初,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天現百年罕見之祥瑞之象。
皇帝銳意改革,自雍正元年起力排眾議,推行數項新政,屢屢受挫被讀書人攻擊。雖攤丁入畝法頒下,但農桑不必貿易買賣,一時成效不顯,朝臣議論紛紛。如今孝期剛畢,天降祥瑞,加之去年青海大捷,真是實實在在的好兆頭,皇帝一時大悅,好幾天都領著大臣逛園子踏青游玩。
難得皇上展露天顏,群臣也投其所好,極盡所能討巧奉承。皇上在政務上不許人拍馬迎奉多說一個字,但遇著祥瑞卻準予暢所欲言,甚是貼心。
在潮水般的道賀折子中,遠在西北的年大將軍也順承天意洋洋灑灑揮毫成章,一道聲情並茂的折子一蹴而就,連夜遞入紫禁城。
臥病在榻的怡親王這一夜卻端坐書房,不曾歇息,面前攤開的正是年大將軍頌揚皇帝夙興夜寐,勵精圖治的道賀折子。看過一輪怡親王嘴角勾起陰冷笑容,乍看之下居然神似身在圓明園的那一位,若是胤禩在場定然要讚一句:“果真是親兄弟,敏太妃未曾出墻。”
怡親王自言輕笑,年羹堯心被養得太大了,忘了如今早已不是任憑他選皇子輔佐的時下。皇上登基,乾綱獨斷,豈會容得下連道賀折子也字跡潦草的二心權臣?不管是隆科多、年羹堯還是八哥,四哥你都留下太多餘地,讓人心存僥幸。皇考孝期已滿,以血祭天,以人為基,我大清方能千秋萬代。四哥下不了決心,弟弟來幫你一把。
提筆,謄寫賀表。
昔日聖祖嚴訓教導終有用處,年羹堯的字體他雖沒下過苦功,但臨摹卻毫無障礙,不過寫廢三章折子便得了成稿。他自小心謹慎慣了,也深知皇帝對年氏以到極力隱忍之機,不必在大處做下文章,只單單將“朝乾夕惕”打亂順序,謄寫為“夕惕朝乾”。
寫完之後怡親王在書房枯坐天明,又嫌這一番細微末節的改動尚不足以招至殺機。因為前番彈劾年羹堯的事情皇帝已經懷疑自己,此番若不能一擊成功怕生變故,於是取出年前刻意尋得的年羹堯手書“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卷軸與賀表一同放好,命人原路送交圓明園。
單只一項或許分量略顯不足,兩樣賀禮相輔相成,年羹堯必遭皇帝雷霆之怒。這還要感激四哥平素對他酷愛重金收羅書法古書的小嗜好聽之任之。
苦思謀算當真傷神,不過一個晚上籌謀怡親王已覺心力不濟。順勢躺下等著圓明園那邊遣太醫來彰顯皇帝恩寵,心中卻想著,八哥比他還大,日日面對喜怒無常的帝王,居然還沒心血熬幹死透,可是九哥功勞?十哥被圈他動不了手,九哥那邊卻全是動手餘地——九哥一死,八哥準活不了。
怡親王反覆糾結該不該對哥哥們動手,一直到天明也毫無睡意,只覺頭頂劇痛難耐。八哥死了雖有三哥在前頂著尚能分擔四哥多疑怒火,但以三哥就能耍耍嘴皮子功夫,遇事躲得比兔子快。到時候自自己一人獨領風騷……他被關十二年,還想多過幾年好日子。
更何況剛剛算計了年羹堯,也的確不好再下手。
怡親王因為想多活幾年不被打壓的日子,選擇了放任哥哥繼續養病安神,不往他身上潑臟水。遠在圓明園的皇帝不約而同做了同樣的事情,因為他隔日收到年大將軍遞上的雙重‘賀表’,一腔憤怒終於找到發洩的出口。
皇帝怒斥年羹堯自恃己功,於聖躬不敬,爾在青海所立戰功,亦在朕許與不許之間。接著皇帝出手,大肆更換四川和陜西的官員。不想消息剛出,留言隱隱綽綽又起,說皇帝登基不滿三年即誅殺從龍功臣,怕是心中有鬼,要滅口殺人了。
這個流言同雍正元年留傳出來的‘四阿哥參湯入侍,老皇帝命歸黃泉’一段委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若編排成天橋下面的評書段子還能分作上中下回來講,正對了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胃口。更有人將先前早已偃旗息鼓的‘太後不待見親子’一案拿出來翻炒,有聲有色說那是因為太後慧眼如炬,一朝識破逆子弒父罪孽,不肯受封,不過一年便被親子毒殺。
皇家辛秘在光天化日之下變做談資,這是皇帝最害怕亦是最痛恨的事情。
只是這一次胤禛並未在澹寧居內暴跳如雷,他此刻無比冷靜地站在三月春光下的西洋樓遠瀛觀南端的觀水法前,看著池中錦鯉暢游,神情陰冷。
京中風雨,到底是誰做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